王俊英,我校1996级历史教育专业校友,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名师工作坊成员、通辽市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通辽市优秀教学能手、通辽市教学标兵、通辽市首批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通辽市第一、第二届名师工作坊成员、优秀名师工作坊成员、通辽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通辽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现任通辽第五中学国际部主任。

自毕业以来,王俊英始终致力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使她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亲切幽默、情感充沛、善于启发。她高度重视价值引领,课堂内外皆体现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充满欢声笑语。她所教授的学生在学校乃至通辽市的成绩名列前茅,多人考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厦大等名校。
潜心教学,注重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她不仅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她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她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她认为,思政课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她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术成绩,更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思政课教师,王俊英始终秉持“教学相长”的原则,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2013年,她赴英国特顿中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游学,走访了当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对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较大的触动和启发。2016年,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期间学习了思政课前沿教学理念,为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找到理论依据。在思政课教材更新换代的情况下,她第一时间研究新教材的变化,根据变化调整教学思路,并与同事交流分享教材变化以及教学心得。2015年,参加在辽宁鞍山举办的基础教育论坛,和台湾同胞、美国教育界学者、鞍山教育界同仁一起研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2019年应科尔沁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区教师大讲堂”栏目的邀请,为科区的高中思政课教师做了《如何上好思政课》的讲座。

善于研究,注重总结。她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她的教学过程中,她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此外,她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公开发表了多篇国家级、自治区级教育教学论文;主持自治区、通辽市级课题4项。曾多次担任通辽市各级思政学课教学比赛评委,2021年担任好教育联盟和巴彦淖尔市教育局主办的第二届同课异构冠军赛政治学科主评委。她主动承担送课下乡任务,为旗县偏远地区的学校“送课上门”,加强了与基层学校教师的业务交流。

王俊英历任学科教研组长、党办副主任、教科研主任、国际部主任等多个职务。在担任教科研主任期间,她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组织设计新入职教师系列培训,为通辽第五中学形成全面、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通辽第五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担任国际部主任期间,她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积极推动国际部的各项工作。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留学生教育新模式,让留学生感知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愿意讲好、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来华留学生。
从教24年,王俊英始终坚守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本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袖清风育英才,一身正气铸师魂”的教育信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相信王俊英校友将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挥光和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