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与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筛查和转诊相关研究内蒙古启动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召开。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勇,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东海,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宏,通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焕枝,通辽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静,通辽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志云等领导、专家出席启动会。来自赤峰、兴安盟协作医院,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卫健委,新城街道,新城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附属医院全体班子成员,眼科中心、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议。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天资主持会议。


会场
刘勇对清华大学团队和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全国首站项目启动会落地内蒙古自治区表示感谢。他指出,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全区规范化治疗致盲性眼底病的比例不足10%,大量患者因筛查不足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期待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提升基层筛查覆盖率和诊疗精准度,为内蒙古2300万群众带来高质量眼健康服务,推动内蒙古地区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勇致辞
赵东海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医学学科优势,并向与会领导、专家多年来关注支持学校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学校将全力支持附属医院把项目落实到位、完成到位。期待通过与项目组深化合作、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眼底病防控模式,不断提升眼科专科医疗服务水平,以点带面促进医学学科全面提升,培养更多年轻医疗骨干,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东海致辞

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宏出席会议
杨焕枝表示,项目落地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团队和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通辽市的信任和支持。项目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市眼科诊疗正式接入国家级技术网络,这对提升区域眼病防治水平,加快健康城市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附属医院切实担负起通辽地区眼科医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让高水平的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

通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焕枝致辞
张宗久在致辞中对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内蒙古民族大学为项目实施提供的平台表示感谢。他表示,项目响应全国眼健康规划实施重点,围绕基层眼科能力提升、眼底病筛查技术优化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测算,推动眼底病预防管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助力“十五五”眼健康规划的制定。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致辞
许迅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他表示,我国眼底病患者数量庞大,但早期诊断率较低,治疗窗口期短,导致大量患者面临失明风险。项目预期在“十五五”期间超额完成千万眼底病患者筛查,建立完善的远程会诊+AI眼底照相和OCT结合“云诊断”模式,努力将致盲性眼底病早筛早诊标准化服务纳入国家政策。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介绍项目背景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天资主持会议

与会领导共同为省级协作网络启动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为协作单位颁发聘书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医院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李姝以“基线调研及筛查转诊环节”为题作研究项目执行方案介绍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白玉玲以“治疗随访环节”为题作研究项目执行方案介绍

项目运行办公室詹斌作研究项目介绍和操作模拟演示

课题落地方案讨论
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筛查和转诊相关研究内蒙古启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在眼底病防治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研究项目牵头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将在自治区卫健委的领导下,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与国家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集中最优势力量,联合项目协作单位,把项目落实好、开展好,力争把项目作用发挥到极致,进一步推动眼底病检查关口前移,更好地实现地区百姓群众致盲性眼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完善标准化的制度建设,为全区百姓群众眼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