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春,我校1993级植物检疫专业校友,现任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协副主席,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带领民众齐致富,要将故土焕新颜,不只是豪迈誓言,更是霹雳行动。2018年5月,于艳春来到庆和镇任党委书记,植根故土,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在脱贫攻坚战中,于艳春结合各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因人而异,从招商引资到谋划产业,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发展庭院经济,脚踏实地为贫困户寻找脱贫的路子,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筑巢引凤,引入陕西海天制药集团,促进海天的沙棘和中蒙药材基地成功落户庆和,建设“沙棘小镇”,挖掘中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优势,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三变改革,搭建白鹅经济“孵化、屠宰、加工、售卖”产业链,促进草地白鹅养殖成为全镇特色产业;抱团发展,整合村级资金,建立设施农业园区,培植绿色有机蔬菜,打造通辽市“菜篮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发展白鹅养殖、菊花种植、锦绣海棠栽植,助力脱贫攻坚;村企对接,发展无公害蔬菜,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党建引领、强化产业规划,创办肉鸽养殖合作社,打造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养殖产业;率先垂范,扶危解困,用“耐心、恒心、爱心”树立榜样力量;探索实施“党建+治理”工作模式,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引领文明新风尚,建设富美田园。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如今的庆和镇,于艳春推动的鸽子产业订单不断,白鹅孵化场75天见效益,促进的沙棘和中蒙药材基地、中药饮片加工厂落户庆和镇,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超过300亩、露地蔬菜超过8万亩,基础母羊养殖、白鹅养殖、菊花种植、锦绣海棠栽植等庭院经济产业百花齐放,“清风碧波水清浅,果红鹅白菊花黄”的迷人景象遍布庆和镇。
在以于艳春为代表的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2020年9月底,庆和镇原有贫困人口581户、1580人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带领庆和人民建设“富美”乡村的道路上,她似一盏灯,引领振兴的路;她如一团火,照亮百姓的心。细微中,改变了最难改变的思想;践行中,凝聚起最难凝聚的力量。心中使命,不负党恩;肩上日月,不负人民。于艳春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她的精神和干劲儿,激励着一大批科尔沁人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勇往直前,努力奋斗。

于艳春校友个人简介:
1993.09--1997.07 就读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原哲里木畜牧学院)植物检疫专业;
1997.12--2002.12 通辽市庆和镇林业站工作;
2002.12--2004.04 通辽市庆和镇文化广播站站长、卫生助理;
2004.04--2010.01 通辽市庆和镇政府副镇长;
2010.01--2014.01 通辽市丰田镇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2014.01--2015.12 通辽市余粮堡镇人大主席;
2014.01--2015.03 通辽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六督导组组长;
2015.12--2018.05 通辽市敖力布皋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
2018.05--2022.01 通辽市庆和镇党委书记、庆和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一级主任科员、四级调研员;
2022.01--2023.09 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协副主席、庆和镇党委书记、庆和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2023.09--至今 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协副主席。

